肠道肉疙瘩有癌变风险吗?到底切不切?
专家表示:肠道长肉疙瘩是肠道息肉的通俗说法,息肉大小不一,小的像米粒,大的有直径3~4厘米的,到底切不切,这得根据息肉的性质、位置、数量等情况判断。

切个息肉太麻烦,它是怎么找上门的?
肠息肉找上门的原因?
肠道息肉除了饮食还和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感染:肠道慢性炎症不及时治会诱发炎性息肉。
年龄:年龄越大结直肠的发病率越高。
胚胎异常:幼年性息肉病多为错构瘤,可能与胚胎发育异常有关。
遗传:某些息肉病的发生与遗传有关,如家族性非息肉病大肠癌(HNPCC)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等。
肠息肉不仅诱因多,其疾病类型也不少。
常见的肠息肉类型?
从病理学的角度,息肉的种类繁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下面几种:

1.腺瘤性息肉:这是最常见息肉之一,在结肠和直肠最为多发。研究表明,腺瘤性息肉病理上可以分为管状、绒毛状及管状绒毛状腺瘤,其中绒毛样腺瘤的癌变率最高。息肉大小不一,大部分的巨大息肉都是腺瘤性的,也有部分腺瘤性息肉比较小。需要说明的是,有些结肠腺瘤并不表现为隆起的息肉,而是平坦甚至凹陷性生长。
2.炎性息肉:又叫假息肉,这类息肉是由于粘膜在炎性刺激下增生形成,常为多发,多数在1厘米以下。有时慢性炎症刺激可以使息肉成桥状,两端附着,中间游离。炎性息肉一般不会发生癌变。
3.增生性息肉:在大肠,还常常发现增生性息肉。尤其是在直肠和乙状结肠更多见。这种息肉一般很小,直径很少超过1厘米,表现为黏膜表面的一个小滴状凸起,表面光滑,基底较宽。增生性息肉不会发生癌变。

4.错构瘤性:这类息肉非常少见,比如幼年性息肉及黑斑息肉综合征(Peutz-Jeghers综合征)。有些错构瘤性息肉可以癌变,但是癌变率一般非常低。
5.其他:以息肉为表现的肠道疾病还有很多,比如一些除腺瘤以外的肠道肿瘤可以表现为肠道的息肉,比如有些淋巴瘤,肠道类癌等等。
部分息肉可能癌变,那肠息肉离肠癌有多远?
肠息肉离肠癌的距离?
首先,要明确不是所有息肉都会癌变。一般非肿瘤性息肉不会发生癌变,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

腺瘤性息肉是大肠癌的“前身”,目前已明确80%-95%的大肠癌是一步步从腺瘤性息肉演化过来的,而从小息肉——大息肉——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息肉癌变,这个过程一般可能需要5-10年(但个体有差异)。
腺瘤性息肉癌变与息肉大小、形态、病理类型有关,有些特殊类型的腺瘤性息肉,如扁平息肉和侧向发育型息肉,癌变风险高,早期即可恶变为大肠癌。
肠息肉如何确诊治疗?
电子肠镜是结肠息肉最主要的检查方式,普通肠镜患者痛苦大。成都肛肠专科医院电子结肠镜检查治疗中心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无痛结肠镜检查、治疗”新技术,以“安全、无痛、准确、快速”的“无痛新技术”进行肠镜检查及镜下治疗。

不同息肉的治疗:
1、一般小的息肉可在结肠镜检查时摘除并送去病理检查。
2、直径>3cm的腺瘤,尤其是绒毛状腺瘤应手术切除:腹膜返折以下的经肛门局部切除,腹膜返折以上的应开腹切除或在腹腔镜下手术切除。
3、病理检查若腺瘤癌变穿透粘膜肌层或浸润粘膜下层则属于浸润性癌,应按结直肠癌治疗原则处理。腺瘤恶变若未穿透粘膜肌层、未侵犯小血管和淋巴、分化程度较好、切缘无残留,摘除后不必再做外科手术,但应密切观察。

4、炎性息肉以治疗原发肠道疾病为主,炎症刺激消失后,息肉可自行消失;增生性息肉症状不明显,无须特殊治疗。
专家提醒:肠息肉反复发作,可能有遗传疾病,也可能有其他伴随疾病,想治疗效果好,要先找正规肛肠医院仔细排查原因。
相关阅读更多>>
自助挂号院方承诺:以下所填写信息将绝对保密,请放心填写
为了更好的为患者提供服务,特开通网络在线自助挂号系统。您只需要按照表格要求正确填写信息即可提交预约挂号。预约成功后,到院可凭预约号可享优先就诊权,并可免医院专家挂号费。
成都肛肠专科医院温馨提示:
提前预约挂号,到院无需挂号即可就诊!
您可以拨打热线(028-86611987)预约
或直接点击人工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