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小护断不了的高原情
说起医疗,
您最先想到的是什么?
是惊险,千钧一发;
是帅气的医生,无私奉献;
或者是家属的泪水,
治愈后的灿烂笑容。
这次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位白衣天使
医疗援藏、情满高原的故事。
炉霍,我们来了!
在这灯火辉煌的都市,有人光鲜亮丽,在高楼大厦中绞尽脑汁,想在商战中拔下更多城池,脱掉的头发诉说着战争的惨烈;有人穿着跨栏背心儿,喝着夜啤酒、撸着串儿,一盘花生米、几块豆腐干,油腻腻的脸上绽开放肆的笑;有人在出租屋里抱着小太阳,打着游戏畅想未来;还有人在漂亮的新房子里焦头烂额,被房贷压着,精打细算过日子……
世间百态如何可以一言道尽,世界那么大,看了别人怎么活,多半也不会有什么改变,可还是背起了行囊,肩负嘱托加入了援藏的队伍。
2016年6月,进藏区的路还不是很好,不时有小石块夹着水泥渣滓铛铛的砸在车子上,路上躺着半个抱枕大的落石,那大概是第一次害怕会丢掉小命儿,来往的车子速度奇快,弯道超车、停车、中间占道的现象普遍。车祸十分常见,据说,有一家人宝宝刚满了百天,一家三口高高兴兴的回家,却不幸在路上与大货车相撞,只有年轻的妈妈活了下来。
风险与快乐并存
藏区的治安状况并不能与都市相比,早晚出行还是有一定风险的,之前炉霍县人民医院一名护士,因急诊半夜赶往医院遭遇犬群,幸好患者家属前来接应,赶走了犬群,才得以脱险,最终护士和患者都得救了。
在这里大部分患者最关心的除了手术就是输液了,入院手续还没办好就在焦急什么时候可以输液,更有患者术后输液停止就马上收拾行囊离开医院。沟通以及理解方面的障碍像是一条鸿沟,但这里的人们把最大的尊重和信赖给了援藏医务工作者,很多时候或许他们并没有很懂,但依旧遵循了医嘱。
在藏区上班,心情也是很愉悦的,卫生系统和教育系统的小伙伴在这儿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敬,藏族同胞对援藏医务人员的包容心是很强的,也许是因为医疗资源的稀缺,他们渴望生了病在本地就能得到有效的治疗。每次进出病房,哪怕只是量体温,问排便情况,他们都会竖起拇指,说声“卡卓(藏语谢谢)”;多数患者都是听不懂汉语的,家属会很热情的来翻译;打扫环境卫生的时候,也会有家属主动拿起拖把帮忙拖地。
在两年半的援藏过程中,治愈了很多肛肠疾病患者,遇到刚刚痛失孩子的产妇,见过不少悲惨的车祸。更看过最多的还是灿烂的笑容,大家一起共渡难关,患者与家属、医院与医生的关系是那么的祥和、融洽。
惠民实事暖人心
医院工作的人们,从来都不缺乏近距离感受生老病死悲欢离合的场面。但这里,县城以外受汉族文化影响较少的普通百姓无疑多了许多淡定。每次义诊都会遇到很多血压极高,收缩压一百八九甚至两百以上的患者,他们一般都只是领一些免费赠送的降压药回去,到医院系统治疗的人很少。阑尾炎不穿孔一般是不会轻易就医的,疼到无法忍受才会去医院;那个受刀伤的年轻小伙子,医生要求马上手术探查止血,家属坚持诵经后再行治疗,当他从牙缝里挤出“医生,我不想死”几个字的时候,医生已经无力回天。
由于政策的大力支持,没有医疗保险的人也是寥寥,大多数人做一项小手术,整个住院过程自己仅支付几百元,然而很多人依旧能拖就拖。为了普及卫生常识,筛查更多的疾病,援藏医疗队伍来到养老院、寺庙为患者义诊,烈日当头,晃得人睁不开眼,医护人员蹲在地 上,两人托着血压计,另一个人测量血压。在晨间-16℃彩虹桥上,几张桌子,几把椅子,免费为群众量血压、测血糖、体格检查、现场医生坐诊给予诊疗建议、免费发放药品,健康宣教单并没有发挥出预想的作用,很多人认不得字,不过还是有人指着图片说“门巴(藏语医生),我好像有这个。”义诊现场,炉霍县医院本地的小伙伴也当起了翻译。
深入乡村义诊,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距炉霍县城大概1.5小时车程的炉霍县四区,像宗塔乡、宗麦乡路途比较颠簸,很长的盘山土路,前面有车经过,后面便是暗无天日,还得小心不要掉到万丈悬崖下,短时间内两个来回三次爆胎。同行的医生笑着说道:“成都肛肠专科医院的人是不是菊花见了开灿烂,车胎见了全爆完”。
援藏医疗队的足迹遍布炉霍县16个乡镇,有时候是义诊,有时候是脱贫攻坚督导,有时候是卫生系统目标考评。去年4-5月,援藏医护人员参与了炉霍县16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送卫生下乡活动,整整一个月,大家没有休息过一天,去到百姓容易聚集的地方,到每一个乡镇卫生院,幼儿园,乡政府、去过老乡家里,在寺庙里停留过,开着救护车和医生自己的车子,扛着心电图仪、B超机等器械对妇女儿童疾病筛查,慢性病跟踪普查,包虫病等寄生虫病筛查,HIV等传染性疾病筛查,采集血液标本、小便分析、现场义诊以及免费发放药品。我们为6655位群众进行了全面的健康体检,免费发放了卫生宣传资料和价值93419.59元的药品。
用汗水坚持换春华秋实
成都肛肠专科医院在炉霍援建的肛肠专科是康北地区唯一的一个肛肠专科,过去当地群众有大肠肛门疾病困扰的要么去成都治疗,要么就只能拖。原本只需要简单处理的疾病被耽误得越发严重,增加了经济上的负担不说,病患也愈加痛苦。自从2013年,医院援建炉霍县人民医院成立肛肠专科以来群众们看病更加方便了。
在炉霍县,当地群众的信息接收渠道没有那么便捷,不在县城居住的藏族老乡,很多人听不懂汉语,识不得汉字,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新的惠民政策以及医疗资讯都需要下乡宣传及人们口口相传。近年来,前来医治的患者得到了很好的治疗,也收获了当地群众的好口碑。就这样,几百公里外的色达县、新龙县的患者也慕名来到成都肛肠专科医院炉霍肛肠科。
让藏区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有最优质的医疗服务,援藏医护人员从未停下脚步。援藏期间,医护人员通过教学查房、手术示教等方式,在炉霍县培养出了数名肛肠专科医护人员。通过几代援藏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帮助藏区人民培养出了一批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那些生活中的小确幸
在藏区的生活,除了众所周知的高原反应,这里的环境和基础设施并不是十分宜居,一场大雨过后自来水浑浊到无法饮用,停水停电时有发生,取暖设施不很完备,冻爆水管也是有的,两年下来,援藏队一半人都得了结石。但乐天派的援藏医务人员总能找到快乐所在:插花、画画、唱歌、跳锅庄舞,做微景观……
相比都市中勤劳的小蚂蚁每天机械的重复着三点一线的生活,援藏的日子就显得丰富多彩了。巴掌大的县城,一声招呼说聚就聚,说走就走,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类似于大学宿舍里串个门。相比地铁里的拥挤不堪、一个半小时的时长,在藏区上班十分钟就能到。别具特色的藏式木质大房,据说价值千万,里面雕梁画栋,彰显着藏族手艺人的精湛技艺。
藏区的天气一向很豪迈,对,用的“豪迈”这个词,从不拖泥带水,晴天就是热情的大太阳,这里人们戴起帽子不仅仅是怕晒黑,大半是怕晒脱皮,风吹来一大片云,雨跟着就来,幸运的时候还能看到双彩虹。大雪天里堆一个雪人、约上几个队友一起去拍小视频、捡蘑菇、扛石头、射箭;在藏区生活中收获了无数的小确幸。
李曼丽:
四川省卫计委重点专科、成都肛肠专科医院炉霍县人民医院肛肠科护士长。先后在外科及消化内镜中心任职,熟练掌握肛肠科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
擅长消化内镜的治疗、护理及操作配合以及麻醉、复苏、急救配合。对内镜下异物取出及病变摘除的操作配合技术精湛。于2016年6月5日-2019年1月10日对口支援甘孜州炉霍县,援助炉霍县医院建立肛肠专科。目前该科室为甘孜州唯一一个重点专科在建单位。期间,李曼丽同志荣获甘孜州第四批对口援藏工作先进个人及2018年度全省对口支援“传帮带”工程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相关阅读更多>>
自助挂号院方承诺:以下所填写信息将绝对保密,请放心填写
为了更好的为患者提供服务,特开通网络在线自助挂号系统。您只需要按照表格要求正确填写信息即可提交预约挂号。预约成功后,到院可凭预约号可享优先就诊权,并可免医院专家挂号费。
成都肛肠专科医院温馨提示:
提前预约挂号,到院无需挂号即可就诊!
您可以拨打热线(028-86611987)预约
或直接点击人工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