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媒体报道 今日焦点 行业新闻 济川快讯 视频播报 疫情专栏

发展中医药 造福全人类

来源:成都肛肠专科医院|浏览次数:0|在线预约网上挂号
温馨提示:成都肛肠专科医院(公立)源于1851年,已横跨三个世纪。是成都市中医管理局审批注册的一所全民所有制非营利性三级甲等专科医院;是四川省唯一的大肠肛门病甲级重点医学专科、中西部唯一的一家公立肛肠专科医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您可以随时咨询医院专家或者拨打医院电话 028-86611987 ,进行咨询了解,医院将会为您的身心健康答疑解惑。


发展中医药  造福全人类
——在中国科协2010年年会上的特邀报告
卫 生 部 副 部 长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  王国强
中华中医药学会会长
(二○一○年十一月一日)

 

尊敬的万钢副主席,邓楠书记,
尊敬的大会主席,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


十分感谢中国科协的邀请,能够来到美丽的榕城福州出席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并有幸与各位科学家、同志们一起交流、探讨中医药发展问题。下面我围绕中医药继承创新发展这一主题,向大家汇报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中医药学是我国原创的医学科学


中医药(民族医药)是我国各族人民在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和与疾病做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医学科学。先秦两汉时期相继问世的《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和《神农本草经》等医学典籍,系统阐述了人体生理、心理、病理,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以及临床用药等实践活动,标志着中医药已从简单的临床经验积累升华到系统的理论总结,基本形成了中医药学理论体系。在随后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医药不断吸收和融合各个时期先进的科学技术与人文思想,不断创新发展,理论体系日趋完善,技术方法更加丰富,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做出了重要贡献。时至今日,中医药作为我国医学的特色和重要的医药卫生资源,与西医药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协调发展,共同担负着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的任务,已成为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特征和显著优势。


中医药学作为我国独有的医学科学,具有丰富的原创思维。数千年来,历代医家通过不断深入观察与反复临床实践,采用与其他医学不同的视角和思维方式,全面总结对人的健康与疾病的认识,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与技术方法,建立了独特的医学体系。许多专家学者认为,中医药学原创思维的主要内涵是,以整体观念为核心,注重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强调天人合一、身心合一,从整体联系的角度、功能的角度、运动变化的角度来把握人的健康与疾病的规律,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底蕴和思维。在这一思维模式指导下,中医药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形成了鲜明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重视整体。中医药学的整体观,一是体现为“天人合一”,认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是一个统一体,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相互联系,重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人的健康与疾病的影响。如一年四季各有特点,养生保健就要遵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同一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四季关系密切,譬如都是感冒,中医认为春天易伤风、夏天易伤暑、秋天易伤燥、冬天易伤寒,在治疗上应分别注重疏风、解暑、润燥、祛寒。二是体现为“身心合一”,认为人是一个精神与形体密不可分的整体,强调生理和心理的协同关系,重视生理与心理在健康与疾病中的相互影响。按照中医理论,人的情志变化与脏腑功能密切相关,过度的情志变化会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脏腑功能失调反过来也会引起情志失常,通过调整脏腑功能可以调节情志,反之调节情志也可以改善脏腑功能。譬如我们常说“肝火旺”的人容易生气、发怒,采取清泻肝火的方法可以改善上述情志,通过调整这种情志也可以改善肝脏功能。三是体现为从整体认识部分,认为人体各部分由整体分化产生,强调整体决定部分,重视从人的整体功能来把握健康和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是人的整体功能失调在局部的反映,所以注重调整体、治局部、促平衡。


第二,注重平和。中医药学认为人的健康在于各脏腑的功能和谐协调,情志表达适度中和,并能顺应不同自然环境的变化,适应各种社会环境的影响,其根本在于阴阳的动态平衡,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对于疾病的发生,中医认为其根本是在内、外各种因素影响下,人的整体功能失去动态平衡,而疾病的进一步发展或者在痊愈后复发,是整体功能的进一步失调或者是在恢复动态平衡后再次失调。因此,中医治病,不仅仅是针对病因、病灶或某个病理过程的简单对抗性治疗,而是以“调和致中”、“以平为期”为根本法则,立足于对人的整体调整,采取多环节、多层次、多靶点的干预方式,使人的整体功能达到平衡与和谐状态。


第三,强调预防。早在《黄帝内经》就提出了“治未病”的理念,以此为源,经过历代医家不断充实和完善,逐步形成了具有深刻内涵的理论体系。这一体系,把握了预防保健的三个主要环节,即“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未病先防”着眼于未雨绸缪,保身长全,是“治未病”的第一要义;“既病防变”着力于料在机先,阻截传变,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瘥后防复”立足于扶助正气,强身健体,防止疾病复发。其核心,就在一个“防”字上,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思想。按照中医对疾病发生、发展的认识,特别强调要达到“防”的目的,就应当保养身体,培育正气,维护和提升整体功能,提高机体的抗邪能力。中医常说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等,就是这些思想的典型表达。历代医家都强调以养生为要务,认为养生保健是实现“治未病”的重要手段。从马王堆的导引图,到华佗的五禽戏,以及后世医家倡导的包括运动、饮食、情志调摄等系列养生方法,还有现在常用的冬病夏治的敷贴法、冬令进补的膏滋药、体质的辨识与干预等,都是“治未病”理念在预防保健中的具体应用。以“治未病”思想为核心的中医预防保健,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生命观、健康观和方法论,重在从整体上动态把握、维护和提升人的健康状态。


第四,关注个体。我们仍然以感冒为例,常常发现中医在治疗同一种感冒时,在不同的地域或者不同的季节所用的方法不同,在不同的患者身上以及在同一患者的不同阶段所用的方法也不同,这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中医治病,注重因地、因时、因人制宜,这是个体化诊疗的具体体现。究其实质,中医对疾病的诊疗,着眼于“病的人”而不是“人的病”,着眼于人体受致病因子影响后整体功能失调的状态。由于人体的先天禀赋不同、所处自然和社会环境各异等,不同的个体对同一致病因子所产生的反应也各不相同,同一疾病可以在不同个体身上产生不同的失调状态,另外同一个体在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也会呈现不同的失调状态。对于这种失调的状态,中医是通过证候的辨识来整体把握的,并针对不同的证候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因此,辨证论治是中医个体化诊疗的具体体现,也可以说,个体化诊疗的核心就是辨证论治。同时专家认为,疾病是证候的存在空间,证候体现疾病的动态演变规律,各种证候就是中医对不同疾病在不同时空、不同个体及其不同阶段出现的众多失调状态的规律性认识。因此,在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中医强调个体化,是建立在对健康和疾病共性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基础上的,是在遵循共性前提下的注重个体。


第五,突出简便。中医防治疾病的技术方法,独特而又简便、丰富而又系统。在诊断上,主要是医生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收集信息资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对服务对象的健康状况及疾病情况做出判断,不受设备、仪器的限制,不依赖于各种高成本的现代技术与设备。在干预中,既有内服和外用的药物干预方法,也有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等许多非药物干预方法。许多非药物干预方法不需要复杂的器具,其所需的器具(如小夹板、刮痧板、火罐等)也往往可以就地取材,就是所使用的药物也大都来自本地。由此可见,中医这些诊断干预技术方法,简单易行,往往不受场所的限制,可提供性强,非常适宜于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普遍推广使用;同时,中医的一些干预方法和适宜技术特别是非药物方法,普通百姓易于接受、也易于掌握使用,可获得性强,适用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养生保健和疾病治疗。


二、继承发展中医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继承发展中医药,可以对现代科学发展产生积极影响。随着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不断深入,以还原论和分解分析为主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需要,现代科学出现了从分析到综合、局部到整体、结构到功能、静态到动态、简单到复杂转变的趋势。尤其在生命科学领域,多学科交叉渗透,创建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来认识生命和疾病已成热点。


随着现代科学发展趋势的变化,系统科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系统论把研究对象看作一个整体,要求在整体中把握部分,把部分放到整体中研究,而不是让任何部分的东西凌驾于整体之上,同时重视整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医药学以复杂的生命系统为对象,本质上具有系统科学的思想。中医药学的“整体观”与“系统论”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中医药学的继承发展,如能沿着“整体观”这一原创思维,在系统性和复杂性等关键问题上有所突破,一方面可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系统科学,另一方面极有可能对生物医学、生命科学乃至整个现代科学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促进多学科的融合和新学科的产生,使人类对生命和疾病的认识得到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从而成为中华民族对人类的新贡献。


(二)继承发展中医药,可以更好地促进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学目的的实现。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生存环境的重大变化,以及疾病谱的改变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使得现有的疾病防治模式和手段已不相适应,医学模式正在发生转变,医学目的必须做出调整。


世界卫生组织在《迎接二十一世纪的挑战》报告中指出,21世纪的医学,将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发展;从重治疗向重预防发展;从对病源的对抗治疗向整体治疗发展;从对病灶的改善向重视生态环境的改善发展;从群体治疗向个体治疗发展;从生物治疗向心身综合治疗发展;从强调医生的作用向重视病人的自我保健作用发展;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发展。


中医药学注重社会环境、心理因素对人们健康状况及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注重从人的整体功能状态来判断健康状况和疾病的发生、发展,注重实施个体化的辨证论治;注重“以人为本”而选择人性化的治疗方式;注重以“治未病”理念为核心、防患于未然而强调个人的养生保健,与转变了的医学模式相吻合,与调整了的医学目的相一致,完全符合当今医学的发展方向。继承发展中医药,必将有力地促进医学模式的转变,更好地实现调整后的医学目的。


(三)继承发展中医药,可以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温家宝总理2009年在西班牙塞万提斯学院谈到中国传统文化时指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二是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和谐精神,三是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四是天人合一、民胞物与的人与自然相统一的思想。习近平副主席今年6月在澳大利亚出席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中医孔子学院授牌仪式的讲话中指出,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中医药学以天地一体、天人合一、天地人和、和而不同作为思想基础,以人为本、大医精诚作为行为准则,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认知方式和价值取向,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继承发展中医药,深入挖掘中医药的文化价值,传承中医药文化精神,对于提高民族思想文化素质,特别是提高百姓的健康素养,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继承发展中医药,可以促进我国“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战略目标的实现。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要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诊疗手段不断完善,医疗技术不断提高,为维护和增进人类健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随之而来的是医药费用快速上涨。有资料表明,1980年到2008年,我国卫生总费用增长了约100.6倍,人均卫生费用增长了74.4倍,而同期我国GDP增长了65.2倍,农民人均纯收入仅增长21.6倍,城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仅增长36.5倍。


尽管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但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财政对医疗卫生的负担能力有限,人民群众的筹资能力有限,难以承担高额的医药费用,即便是发达国家也深受医药费用不断上涨的困扰。我国要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战略目标,必须走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发展道路,必须构建低成本、高效率、政府承受得了、群众负担得起、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必须发挥中医药这一重要医疗卫生资源疗效确切、费用相对低廉的优势。


此外,我们更应当看到,作为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资源,继承发展中医药,将中医药的原始创新潜力转化为自主创新能力,将中医药的资源优势和知识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是发展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内容,可以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参与生物医药产业开发,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发挥重要作用,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潜力。


三、创新发展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


当前,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党和国家更加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更加注重发挥中医药的作用,更加关注中医药继承与创新。2009年4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确定了新时期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明确了扶持和促进中医药医疗、保健、教育、科研、产业、文化“六位一体”全面协调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强调了要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已列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优先主题之一,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16个部门还专门发布了《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对中医药继承创新工作进行了全面规划和部署,组织实施了一批重大研究项目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产生,特别是21世纪以来,以生命科学、生物技术、信息科学、电子科学、材料科学、复杂科学和系统科学为前沿的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间相互交叉、渗透、融合,新的学科不断产生,新的知识不断增长,新的技术方法不断形成,为阐明中医药理论的科学内涵以及关键问题的解决,为中医药学术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新的方法。


我们更应看到,人民群众的信赖和需求是中医药创新发展的根本动力。长期以来,人民群众信中医,用中药,积极运用中医药防治疾病和养生保健,对中医药感情深厚。2007年,中宣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科协等23个部门共同举办了为期三年的“中医中药中国行”大型科普宣传活动,宣传中医药政策,普及中医药知识,深入基层送医送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了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前不久,在对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进行总结之际,受组委会委托,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在对10万份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发布了《中医药民众认知度调查报告》。结果显示:90%的民众表示关注中医药发展,88%的民众有过中医药接触经历,53%的民众看病考虑首选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充分说明了中医药拥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社会深刻变化,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现代医学快速发展,中医药学术的创新发展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中医药学原创思维的内涵挖掘和丰富发展不够,以中医药学原创思维为基础的理论和技术方法创新不够,没有取得重大突破;中医药学在强调遵循自身规律、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学术发展滞后,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进行创新发展不够,即使利用了一些现代科学技术,但遵循中医药原创思维、把握中医药本质特征也不够;适合中医药特点的研究和评价方法及其标准规范体系尚未建立,适应时代要求的中医药自主创新体系尚未形成,中医药继承创新高级人才十分匮乏。同时,由于历史背景、文化底蕴和思维方式的差异,中医药学所认识的生命与疾病的复杂现象,用传统概念表达的科学内涵还难以被现代社会普遍理解和接受。


推进中医药学的创新发展,应着力从以下五个方面取得突破。一是要系统阐明中医药的科学内涵。应当充分运用中医药学的历史积累、实践经验,积极利用现代科学,特别是系统科学、复杂科学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手段,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对中医药学的本质特征、核心理论进行现代阐述与诠释,赋予时代的特征。二是要创新发展中医药理论。以中医药防病治病实践为基础,特别是要针对实践中遇到的新现象、新问题,遵循中医药原创思维,通过解释新现象、解决新问题,不断深化对人与自然及社会关系、健康与疾病动态演变规律、维护健康与防治疾病规律的认识,不断完善中医药学的原有理论并提出新的理论,使中医药学的理论体系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三是要创新发展中医药技术。以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和服务水平为核心,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需求为立足点,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加快中医药预防保健、疾病诊疗技术的创新,加快中医诊疗仪器设备、中药新药的研制,加快中药材生产、中药工业关键技术的开发,提高中医药在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发展中的贡献率。四是要建立适合中医药学术发展的方法学。应当根据中医药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复方用药等认识论和方法论,集成生物医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复杂科学等研究方法,建立与中医药理论和临床诊疗特色相适应的方法学体系,丰富和发展生命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五是要建立中医药标准规范体系。在加强中医药基础标准、技术标准、服务标准、管理标准制修订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中医药标准规范体系的总体框架及基本内容、中医药标准规范的制定方法及基本要求的研究,使相关标准符合中医药特点,并把中医药的特色优势用标准规范的形式固定下来并加以大力推广。


推进中医药学的创新发展,应当把握以下四个基本原则。第一要坚持中医药学的原创思维。原创思维是任何一门学科创新发展的根本和灵魂。在中医药学的创新发展中,只有把自身的原创思维作为理论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前提,才是真正的中医药创新,而不是异化了的“创新”,才能不断取得原创性成果、形成原创性优势。第二要坚持继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继承和创新,是中医药学延绵不绝、生生不息的车之两轮。在中医药学的创新发展中,继承是基础,离开了继承,中医药的创新发展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第三要坚持以临床实践和疗效为创新基础。中医药学作为一门源于临床实践的科学,其理论和诊疗技术都是从临床实践中总结形成并不断创新发展的,临床实践既是创新发展的源泉,又是检验创新成果的试金石,对于中医药的创新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第四要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在创新发展中,既要积极运用中医药的传统研究方法,也要大胆引进适用于中医药研究的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特别是通过多学科的联合攻关,可以加快中医药学理论与技术的创新并形成最新成果。


推进中医药学的创新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目前,国际社会对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传统医药的认识发生了积极变化,我国与有关国际组织和国家的传统医药交流与合作快速发展。由我国发起的《传统医学决议》在去年第62届世界卫生大会上获得通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去年通过我国提案成立了中医药标准技术委员会(暂定名,ISO/TC249)并决定该委员会秘书处设在中国。我国已与70多个国家签订了含有中医药内容的政府间协议94个,中医药纳入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框架,中法第一批中医药合作项目开始启动,中医药服务贸易列入我国与多国的贸易谈判范围,对外办医、办学和科技合作日益增多,中药进出口贸易持续增长。同时,开展中医药研究和中医人才培养,开办中医诊所和医院,开发和生产中药的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多,接受中医药服务的人群不断扩大,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步伐不断加快。同时也使中医药发展面临新的竞争和挑战,特别是一些国家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对中医药进行研发和利用,以占据中医药技术的制高点,争夺中医药知识产权和主导权,对我形成“倒逼”态势。我们要抓住机遇,在大力推进中医药为更多的人提供维护健康和防治疾病服务的同时,更好地利用国际科学技术资源,促进中医药理论和技术的创新发展,保持我国的主导优势地位,并大力推进中医药理论和实践在世界范围内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同志们:推进中医药的继承创新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靠中医药行业自身的团结和谐、奋发有为,也需要各方面的重视和关心,更需要各科学技术领域的支持和参与,共同推动健全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建立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完善中医药科技创新机制,促进中西医的优势互补、相互融合、共同提高。在此,我代表中医药界的全体同仁,真诚地希望和倡议广大科学家、科技工作者,进一步关心支持并积极参与到中医药的科学研究中来,共同探索中医药的奥秘,让中华民族的这一瑰宝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让它更好地造福全人类。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同志们:推进中医药的继承创新发展,对于发挥我国原创科学的优势,推动自主创新;繁荣我国医学科学,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提高民族凝聚力和国际影响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相信,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包括广大科技工作者在内的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中医药一定会得到更好更快地发展,一定会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为人类健康、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自助挂号院方承诺:以下所填写信息将绝对保密,请放心填写

  • 上午
  • 下午
  • 痔疮科
  • 肛瘘科
  • 便秘科
  • 结肠科
  • 小儿肛肠科
  • 女子肛肠科
  • 肛皮肤科
  • 肿瘤科
  • 药剂科
  • 检验科
  • 康复科

为了更好的为患者提供服务,特开通网络在线自助挂号系统。您只需要按照表格要求正确填写信息即可提交预约挂号。预约成功后,到院可凭预约号可享优先就诊权,并可免医院专家挂号费。

成都肛肠专科医院温馨提示:
提前预约挂号,到院无需挂号即可就诊!
您可以拨打热线(028-86611987)预约
或直接点击人工预约

医院简介

成都肛肠专科医院(公立)源于1851年,由著名痔瘘泰斗黄济川先生于1884年创立,现为国家三级甲等专科医院,三个世纪... [详细]

高职专家更多>>

注:如有不方便!可点击在线预约

预约电话:028-86611987

查看今日坐诊专家

来院路线

我院地址:成都太升南路大墙东街152号 【查看地图】

乘车路线:73路 3路 18路 45路 53路 61路 55路56A路(太升南路下)

病情咨询:400-8848833

预约挂号:028-86611987

全天候关爱中心:028-86713161

进修、招聘电话:028-81716765

版权所有:成都肛肠专科医院

区卫健局邮箱:jjqwjjyz@163.com

备案号: 蜀ICP备09004751号-2

地址:成都市青羊区太升南路大墙东街152号

市内乘公交3、45、53路或地铁4号线在太升南路站下 或乘4、8、52、58、98、138路在总府路站下车一问即到。

提示: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就医请遵照医生诊断,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部分文章和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如有冒犯请告之。

区纪委监委驻卫健局纪检临察组举报电话028-84410665;区卫生健康行业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领导小组举报电话028-84472403;举报邮箱:jjqwjjyz@163.com

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账号

微信订阅号

微信服务号

官网微博